共计 4709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太上老君戒经
戒上
老君西游,将之天竺。
周幽王之末也。周而西之于天竺。天竺,国名也。事出《玄妙内篇》。
以道德二经,授关令尹喜,喜受经毕,又请持身奉经之法。
授经之事,具载记传,此略序请戒之端耳。受经既竟,理应宣通,故重请奉经持身。持身之法,备在经文,但文旨深微,非始学便晓,故别请其要,以斩后语者也。
老君于是复授喜要戒,普令一切,咸持度世。
谓但持戒去恶,自得度世。然持戒者,乃为奉经,奉经者,必在求道。今既闻奉持之法,且举戒而言也。
于是说颂三章。
颂者,美其事也。明持戒奉法,并为道之因,故先诵其宗致,以悟始学,令知其指归也。初章明持戒所得,身心福渐。次章明其法既普,家国咸兴,天人同庆。后章明自渐之深,理穷于经,经理既穷,乃至成真。故有三章也。
乐法以为妻,
妻者,柄也,谓相依柄也。阴阳笔气,人伦之道,莫不由夫妻生我者矣。乐者,谓并有待而相乐也。一切众生,咸知乐妻,若柄心法教,则无待返偶而生理自足。又明乐法能如乐妻,则能持身奉经也。
爱经如珠玉。
法,语其所宗;经,指其所学。爱者,宝爱也。世之所宝,莫过珠玉,而世宝无益于心,经法有永于得,故令学人去彼而取此也。
持戒制六情,
六情者,六欲也。眼欲淫色,耳欲淫声,鼻欲芬芳,舌欲脂味,身欲柔滑,意欲放泆。如此六事,皆成乎心,故为之情也。并是三涂恶业,故制而去也。若不检制,纵恣六情,生为世人所恶,死为鬼之所迫也。
念道遣所欲。
戒以防外,念心摄内。内摄由念道,念道则所欲外亡。《西升经》云:道之微心,子未能别,撮取于要,慎戒勿失,先损诸欲,莫令意泆。即此戒者也。
淡泊正气庭,
人之所以躁竞者,由是六情之所使也。若持戒念道,则六情澄静,神安气正,邪惑所不能扰。庭者,黄庭也。
萧然神静默。
萧然,无欲也,静默内定也。
天魔并敬护,
魔谓五帝大魔也,领人生死,在六天之上。若持戒奉法,终获真仙,则超于三界,故并为其所敬护也。魔有四种,余三在人身中,故曰天魔。
世世受大福。
谓持戒念道,众恶不生,善因日建,虽经生死,今身后身,常在福中,及至成道,故云大也。
郁郁家国盛,济济经道兴。
谓持戒之福,命无夭伤,见世昌盛,子孙繁茂,有家有国,逮至十方,莫不郁然而盛者也。
天人同其愿,
天谓天上仙也,人谓世中人也。言持戒奉法,始在人中,受报生天,进业人中,受报生天,进业乃至上清,是故天人同其愿也。
飘眇入大乘。
大乘,谓上清法也。缘麄铃至妙,阶渐自之深。既离世升天,从天之上,故云飘眇。飘眇,犹势飘然也,飞腾之貌矣。
因心立福田,
福者,善之果也。为福之因,不由于他,己心即福田也。若修身奉法,众恶自除,犹如治田,去其草秽,草秽既尽,自获良谷者也。
靡靡法轮升。
靡靡,犹渐渐也。福既积,则法轮渐升之也。
七祖生天堂,
身获道真,七祖蒙庆。
我身白日腾。
持戒志道,功成德就之所至也。
大道洞玄虚,
一切诸法,皆称为道。乃有百官及万八千种,并是六天及三界之道。大道者,无形无象,洞玄虚 #1。道无不在,理无不应,故云大也。
有念无不启。
启,谓感也。此明持戒念道,有心即感,念念不止,以至成道,莫非念力。
练质入仙真,
欲多则神浊,气清则质练,练质成真,莫不由戒。
遂成金刚体。
言其表裹坚真,无复朽败者也。
超度三界难
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此三界生死轮转无休,恒与三涂对治,故云难也。自非成真,莫能超者也。
地狱五苦解。
五苦是地狱中寒池、火车、擭汤、刀山、剑树也。解脱既超三界,无复苦绿也。亦谓五道为五苦者也。
悉归太上经,
上清法也。众法所穷,故云归太上经也。
静念稽首礼。
诵说既竟,法绿略显,今将说戒,故令静念稽首而受也。
于是尹喜闻说颂已,稽首而立,请受戒言。老君日:第一戒杀,第二戒盗,第三戒淫,第四戒妄语,第五戒酒。是为五戒。若清信男,清信女,
若有男女发心受戒,便得清信之号。
奉持五戒,毕命不犯,
谓持戒至于命终而不能犯也。
是为清信男,清信女。
向发心即号清信,若中涂亏缺,则清信心废。唯尽命不犯,来生又受福果,则全清信之理,故重云尔。
老君曰:戒杀者,一切众生,含气以上,邓飞蠕动之类,皆不得杀。
蠕动之类,无不乐生,自蚊蚁蜓岫,咸知避死也。
老君曰:戒盗者,一钱以上,有主无主,非己之物,皆不妄取。
在地地官,在水水官,在人人主,如是则无无主之物。此言无主者,谓当时无志护也。
老君曰:戒娌者,非夫妇。若出家人,不妻不娶,若男若女,皆不得犯。
夫妻虽非犯戒,过亦为淫犯。
老君曰:戒妄语者,若不闻不见,非心所了而向人说,皆为妄语。
所说事与心相违也。复有绮言謟曲,反复两舌,在后戒也。
老君曰:戒酒者,非身病,非法礼,皆不得饮。
身病,谓己身疾,叉应以酒也。法礼者,明非世俗候会及鬼神之胙。若尊卑之礼,真灵之飨,则不至于失之者也。
老君曰:是五戒者,持身之本,持法之根。
身本无恶,缘恶持戒,心凈身清,可以奉法,故日法根者也。
善男子,善女人,
前章云清信者,明受戒改恶,乃得此号。此言善者,谓生而善也,是禀业所得,非持戒而起。
愿乐善法,
一切法也。绿有宿善,故能愿乐。
受持终身不犯,
犯为亏缺,不全首尾;毁为毁慢,生不信心。
是为清信,得经得法,永成道真。
夫得经者,不爻能修行,能修行者,乃为得法耳。得法则得道,故云永成。永,谓远者也。
于是尹喜闻受既已,
已,谓已毕也。闻说戒言而亲受之,非如五千是老子自出。
再拜而问,何故有五?
言人之为恶,其事万万方,皆应防戒,今何故止说有五也?
老君曰:五者,摄一切恶。
言一切众恶,皆起此五,若持此五戒,则众恶悉绝也。
犹天有五精,以摄万灵;
五精,星也。灵,谓神灵。
地有五行,以摄群生;
金木水火土也。群生所禀,莫不资之。
人有五藏,以摄神明。
人所以有神明之识者,由于五藏也。六情五欲,各有所生,故以五戒对而治之。明此五戒,自天至人,三才之本,非始有也。
戒者,防也,防其失也。
未失则防而不为,既失则戒而不犯,皆是防其义者也。
失而不防,则三涂盈逸,天人虚空。
不防其失,则纵恶日多。恶绿报对,则充满三涂,三涂既盛,则鬼道横逸。夫一切众生,皆有定数。三涂既满,则天堂虚空,生人咸少也。
是故五也。
明五戒根本,所由如此也。
尹喜曰:大乎戒也,何故失耶?
既闻斯旨,方叹其大。言有此戒,其来久矣,云何众生,犹有此失。
老君曰:本得无失,既失而得,亦无所失。
本得无失,谓前身过去已得此戒,故于今身而无失也。而今身有失者,前身无戒,或有而违犯,故有失耳。虽为有失,而于今身得受持者,则见生无失,后身复善,故既失而得,亦无所失。前颂云:世世受大福。即此义也。尹喜所问一失,而并举三失答之,是对其后问,顿显前身、此生、后身也。明人禀道,本自无失,义见经中也。
尹喜曰:敢问其本?
得失既显,事理须明,故却问其本,以求其末也。
老君曰:今当为尔,具说其本。
顺其所问而言其所以,故云具。
谛听,谛听受持,普为一切之所知也。
谛听,戒其阙失。谛受,使无漏妄。然后可令一切,咸得知闻。
尹喜再拜,恭立而听。
恭立者,即今长跪也。
老君日:五戒者,天地并始,万物并有。
举其本也。夫有天地则有万物,有万物则有得失,有得失则有法戒之者也。
持之者吉,失之者凶。
善果为吉,恶对为凶。吉凶之事,悉备复章。
过去成道,莫不由之。
言凡得道者,莫不绿于戒者也。
故其神二十五也,
五五之数也。《内经》有二十五神,是人身之灵,上应天真而镇在人身。持戒身清,则其神常安。
经文五千是其义也。
谓失之事,备在五千,而后此戒者,特应尹喜所请耳。
老君曰:五戒者,在天为五纬,
东曰岁星,西曰太白星,南曰荧惑星,北曰辰星,中央曰镇星也。
天道失戒,则见灾祥。
五星各位一方,行度气色,并各有常。若天运失和,阴阳愆戾,皆非其分度而见妖征,故经云:天无以清,将恐裂。裂,谓王者失德,阴阳圯裂,五纬返常也。
在地为五岳,
东曰太山,南曰衡山,西曰华山,北曰怛山,中央曰嵩高山也。
地道失戒,则百谷不成。
五岳各镇其方,风云水雨之所由也。若地道失戒,则疾风涌水,旷旱之灾,百谷不实也。一切草木,皆谓之谷。经言:地无以宁,将恐发。谓山崩川竭,万物灾伤,皆由王者咎。先见兆于天,次降灾于地也。
在数为五行,
东方木九,南方火三,西方金七,北方水五,中央土十二。虽中央而位在四季。
五数失戒,则水火相薄,金木相伤。
五数推移,四时以成,若其有失,则灾疠刀兵。《西升经》曰:五行不相克,万物尽可全也。
在治为五帝,
东方太皞木,南方炎帝火,西方少皞金,北方颛顼水,中央黄帝土也。
五帝失戒,则祚夭身亡。
五帝为帝王更治,五行相生,随方受任,若失戒暴虐,则国祚不长,身不获寿也。
在人为五藏,
肝属木,心属火,肺属金,肾属水,脾属土也。
五藏失戒,则性发狂。
所行过恶,则五藏失神,五藏失神,则令人性狂。狂,谓僻也。寻五戒以防五恶。为恶各有所生,但一恶便使性狂,不待五也。今言五者,总其数耳。经云:驰骋田猎,令人心发狂。心为五藏之主,故举其一也。故后章云:失一则命不成。又寻戒旨,自天及人,皆云失戒而致灾祥者,明为息之起,起自由人。是以帝王有庆,兆民赖之,如有不善,则天下受殃。故知三才等治,得失必同。又自天至人,虽有五条,为失之本,在人而已。故次章云:戒于此者,而顺于彼也。
老君曰:是五者,戒于此而顺于彼。
谓上来五事,悉在于人,故云戒于此也。顺于彼者,理也。夫息之所生,由于违理,若顺理而行,复何戒乎?明为戒于过耳,若过而不戒,祸息之兴,岂可禳也!
故杀戒者,束方也,受生之气,尚于长养,而人犯杀,则肝受其害。
气数相感,自内于外。肝主长养,故一切咸知慕生。怀杀之性,则逆气冲肝,肝气凶壮,还自灾身,故云害也。
盗戒者,北方也,太阴之精,主于闭藏,而人为盗,则肾受其殃。
肾为太阴,阴主闭藏,故一切咸知收敛。而人为盗,则肾气为伤,故云殃也。殃者,积恶之应者也。
淫戒者,西方也,少阴之质,男女贞固,而人好淫,则肺受其沴。
肺为少阴,金性坚贞,故男正女洁。而人好侄,则肺气枯竭,故云沴沴恶气也。旱灾日沴也。
酒戒者,南方火也,太阳之气,物以之成,而人好酒,则心受其毒。
心为一身之主,以成乎人,是太阳之气也。好酒之人,则毒冲于心,藏府荒废,以致迷丧者也。
妄语戒者,中央土德信,而人妄语,则脾受其辱。
脾属土,土信而有怛,故言德也。人之禀性,以信为本,而人妄语,则辱归于己。脾总人身为义也。
五德相资,不可亏缺。
亏,谓废也。缺,谓伤也。言人受生,铃备此五德,五德无亏,则终享福吉,故云不可亏缺者也。
老君曰:此五失一,则命不成。
向辩人身,各有所生,此名毁犯,亏缺之咎,故云命不成。命不成者,谓不全其性分及天年也。《元命包》日:行正不过得寿命。寿命,正命。
是故不杀者,乃至无有杀心。
夫杀心之起,起于不戒,遂至增甚。今言乃至无有杀心者,自微自防也。
自有虽不手杀,或因人行杀,或劝人行杀,或看人行杀,或使人行杀,而心不为恶,皆同于杀也。所以然者,皆由有杀心。若其不戒,终不能成就者也。
不盗,乃至无有邪取。
谓贪盗之人,始于小窃,小窃不戒,遂至大取。或因公利私,或凭法招物,或依恃势力,封山畋泽,或诱说痴愚,以役其力。如此而得,皆非正理,同于盗,故云乃至无有邪取。明非正偷盗也,贪婪皆是者也。
不淫,乃至无有邪念。
淫者,皆由放恣,或男或女,情欲不一。寻五戒之重,莫过于淫,亡身丧家,故不复论。又有不畏罪网,因法媾欲,外托奉道,内实淫浊。如斯之徒,实为巨恶,故云乃至无有邪念。自非夫妻而行淫者,皆为邪也。
不酒,乃至无有势力。
夫酒致过,或因尊上之所劝逼,遂至乱失。今以戒自持,虽有势力,亦不违犯。酒之伤人,如火不救,逾多逾盛,不极而不止者也。
不妄语,乃至无有漏泄。
真实之心,则无私恶。无私恶,故无有隐讳。无隐讳,复何漏泄也。
如是可谓成也。
前云失一则命不成,是理未曲备。今既重说,其义粗显,故云如是可谓成也。
(资料整理者:正一三清自然门辛罗滨道长)